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6,“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各行各业整装待发,共赴新时代。在这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作为公众关注度攀升的食品安全,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热点、焦点,但记者此刻最想分享四个字——“社会共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表示: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2015年10月1日,被人们冠以“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下称新食安法)正式实施。新食安法第三条为“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时时关注、实时跟进,人人关心、社会共治。这是责任与担当,这是权利与义务。
近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举行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新《食品安全法》施行前沿论坛”上,政界、学界、产业界和媒体界纷纷抛砖引玉、画龙点睛对新食安法施行以来的多方情况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由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发起,由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法学院具体负责组织与承办。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申卫星教授作为本次论坛主持人和承办方代表,就食品安全监管与创新问题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新食安法既是公法问题,也是私法问题,需要进行交叉研究。不仅要学科之间交叉,还要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交叉。只有这样,新《食品安全法》的施行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这是对食品安全治理的重新定位,为我们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食品安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如何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关键在于从严密、高效、社会共治三个维度,建构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处长任端平从产业环境、农业投入、经营者素质、社会诚信、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同时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明确食品安全权是一项宪法的基本权利,不仅是一项自由权,也兼具社会权属性。他认为,食品安全既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因此,食品安全既是生产者义务,也是政府义务。第二,食品安全监管涉及中央和地方、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问题。他认为,无论是从科技能力、财政能力,还是立法权限角度来看,地方政府的责任与其都不匹配。同时,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权力也不清晰,这些都影响了新食安法的有效实施。第三,明确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性质和制定程序。他认为,当前法律缺乏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定性。第四,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缺少一个利益平衡机制,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任处长指出,如果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游离在整个法律体系之外,在法规和规章出现冲突的时候,又缺乏明确的解决机制,这会让企业感到无所适从。第五,地方的立法责任。《食品安全法》要求地方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履行这一义务,这就涉及到宪法监督和落实的问题。
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监管一处处长张艳阳就新食安法提出全过程监管理念,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分为三个阶段: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事前监管要突出预防为主;事中监管方面,新食安法规定中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增加对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比如企业的进料检验,半成品方面的要求,不能委托贴牌或者分装生产。二是对食品设置分级管理。三是设置食品生产者自查制度,要求生产者在发现了事故的潜在风险,要停止生产,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四是对食品标签、说明书和广告也应当加强监管。五,加强对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管理。她还提到:新食安法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综合运用了民事、刑法、行政各方面的手段。其中,新法增设了责任约谈的制度、首付制度,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和地方主管官员的追责制度等。
政界、学界提纲挈领,产业界媒体界点面结合。会上,来自产业界的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公关总监何彤说,雀巢作为跨国企业,应跟大家共同分享食品安全管理的经验,雀巢到今年150周年,分布在全球80几个国家,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愿与大家分享。比如说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雀巢瑞士总部派了十几个专家来到中国,研究出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无偿把这种方法提供给了世界卫生组织,为行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另外,上游原材料的提供者这一块是监管的重点,雀巢在大宗原材料采购方面是直接面对农民,没有中间商,这样对农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产品质量有直接帮助。比如雀巢在云南,教农民种咖啡,在中国还有三个奶业基地,手把手教农民养牛,去年还建立了奶业培训中心,集结行业里领先的公司,面向整个行业,使行业素质得到提升,这是雀巢的共享机制。第三,也希望提高消费者的信心,虽然雀巢是一个欧洲公司,但是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0%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我们也有责任去建立消费者的信心。
从事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近20年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科学事物部负责人彭群国,他从微观个体企业角度谈了个人看法。他认为,从国家来说,食品安全管理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针对一个个体的企业来讲,其实没有这么复杂。主要“质量观”有三点:首先是企业应构建一个重视质量与安全的企业文化。第二方面是构建一套预防为主的风险分析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把管理往前端移,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的质量安全,在产品设计时,把产品的安全因素考虑进去。另外在全过程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应注重上游供应商的管理,注重食品安全风险的源头管理。像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在产品供应的上游。像塑化剂事件,它来自于白酒的包装材料,而不是主要生产工序等。
源头管理、上游控制,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也是食品安全治理的源头。食品监管的关键在于识别风险在哪里?谁是高风险人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彭亚拉认为,源头污染比生产制造当中的问题更严重,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应更加注重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等源头污染的治理。当前我国农村儿童是最大的风险人群,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
作为消费者又应该关注哪些?消费者王女士如数家珍:婴幼儿奶粉管理上升到药品级别、转基因食品标示要放在显著位置、剧毒和高毒农药禁用于蔬菜瓜果、保健食品说明书不能涉及治疗功能、网购到不合格食品可索赔等。
伴随着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新食安法走马上任三月有余,一个“上下同心、政商合力、城乡兼顾、内外兼修”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雏形已初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的责任,我的担当。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定然,一个“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享有安全食品,人人享用安全食品”的历史性时刻终将映现。